12職教網(wǎng):包含各種考證等職教知識

網(wǎng)站首頁

您的位置:首頁 職業(yè)資格公共營養(yǎng)師 → 2023年10月22日公共營養(yǎng)師每日一練《四級》

2023年10月22日公共營養(yǎng)師每日一練《四級》

2023/10/22 作者:匿名 來源:本站整理

2023年公共營養(yǎng)師每日一練《四級》10月22日專為備考2023年四級考生準備,幫助考生通過每日堅持練習,逐步提升考試成績。

判斷題

1、訪談法即調查者與被調查者之間進行面對面交流,電話交談不是訪談法。() ?

答 案:錯

解 析:電話交談是訪談法的一種。 ?

2、胃可以吸收部分營養(yǎng)素。( ?。?/p>

答 案:對

3、營養(yǎng)目標數(shù)值是一天的配餐計劃和目標,要嚴格執(zhí)行()

答 案:錯

解 析:膳食營養(yǎng)目標是為了選擇食物配制平衡膳食而設計的。每餐嚴格執(zhí)行各個營養(yǎng)素都符合標準在實際中是難以執(zhí)行的。所以一定的變化范圍常被允許,結合就餐人員體重變化,可修訂變化范圍。

4、老年人心率減慢,心臟搏出量減少,血管逐漸硬化,造成高血壓患病率升高。( ?。?/p>

答 案:對

單選題

1、在調查表的編制過程中,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 A:主體問題從形式上可分為開放式問題、封閉式問題和量表應答式問題
  • B:對于問題的排列,一般將開放式問題放在調查表的最前面
  • C:問題的數(shù)量和調查表的長度要適中,通常以20min內完成為宜
  • D:答案的窮盡性是指答案要包括所有可能的情況

答 案:B

解 析:一般將開放式問題放在調查表的最后面。

2、急火快炒,可以減少( )的損失。

  • A:維生素D
  • B:維生素A
  • C:鐵
  • D:維生素C

答 案:D

3、下列元素中,參與造血的是( ?。?。

  • A:鉀
  • B:鎂
  • C:鈷
  • D:鈣

答 案:C

4、( ?。┡浞街泻辛姿岬任镔|,酸度較大,不易過多引用。

  • A:可樂型碳酸飲料
  • B:橙汁飲料
  • C:植物蛋白飲料
  • D:乳酸飲料

答 案:A

多選題

1、下列關于膳食史法說法正確的是()。

  • A:膳食史法可用于慢性病的營養(yǎng)流行病學調查
  • B:可以進行具有代表性膳食模式的調查
  • C:膳食史法調查可以將調查表發(fā)給調查對象自己填寫,對調查員的要求不高
  • D:與24h回顧法結合使用能較全面地反映出人群的膳食攝入情況
  • E:膳食史法屬于開放式的調查

答 案:ABDE

2、人體鋅缺乏的主要表現(xiàn)有()。

  • A:口腔潰瘍
  • B:性器官發(fā)育不良
  • C:傷口愈合遷延
  • D:皮膚干燥、粗糙
  • E:異食癖

答 案:ABCDE

3、在進行膳食能量評價之時,屬于純熱能的食物有()。

  • A:谷類
  • B:植物油
  • C:動物油
  • D:薯類
  • E:淀粉

答 案:BCE

4、維生素B1的主要來源有()。

  • A:掛面
  • B:動物的肝臟
  • C:豆類
  • D:肉類
  • E:全麥面包

答 案:BCDE

簡答題

1、請簡述專項調查表編制的基本原則。

答 案:(1)相關性。即表格中所有的問題都應與調查研究的主題有關,否則會產生大量的無效信息,干擾對調查結果的分析。(2)客觀性。即所有的問題都不允許帶有調查者的某種主觀傾向和暗示,應能夠讓被調查者做出真實的回答。(3)適宜性。即表格所設計的問題的內容、用語均能為被調查者接受和理解,避免使用專業(yè)術語來提問,要通俗易懂。
(4)全面性。即表格問題的設計應完全對應于研究框架,各個變量的選擇準確且無缺失,所有需要在調查中了解的信息都要在調查表中反映出來。同時,在封閉性問題中給出的答案應包括所有的可能回答。
(5)設計合理性。表格中一個問題轉到另一個問題時,應注意邏輯關系。詢問的問題應從一般到個別、從容易到困難。
(6)可比性。如果想將本調查與其他調查結果相比較,應該考慮其他調查中提出的問題是否與表格中的問題相呼應。

2、計算人日數(shù)、標準人系數(shù)的方法及其實際意義是什么?

答 案:(1)人日數(shù)①公式:個人人日數(shù)=早餐餐次總數(shù)×早餐餐次比+中餐餐次總數(shù)×中餐餐次比+晚餐餐次總數(shù)×晚餐餐次比;全家總人日數(shù)=所有在家用餐個人的人日數(shù)之和。
②人日數(shù)是代表被調查者用餐的天數(shù),一個人吃早、中、晚三餐為1個人日??側巳諗?shù)是指全體全天個人總餐之和。只有在調查集體、家庭人員且每日吃飯人數(shù)不同時才用。個人人日數(shù)計算在家庭和集體就餐單位調查中很重要,24h回顧法在外就餐也要詢問,并計算在餐次總數(shù)內。
(2)標準人系數(shù)
①由于調查對象的年齡、性別和勞動強度有很大的差別,所以無法用營養(yǎng)素的平均攝入量進行相互間的比較。因此,一般將各個人群都折合成標準人進行比較。折合的方法是以體重60kg成年男子從事輕體力勞動者為標準人,以其能量供給量10.03MJ(2400kcal)作為1,其他各類人員按其能量推薦量與10.03MJ之比得出各類人的折合系數(shù)。然后將一個群體各類人的折合系數(shù)乘以其人日數(shù)之和被其總人日數(shù)除即得出該人群折合標準人的系數(shù)(混合系數(shù))。標準人日計算公式為:標準人日=標準人系數(shù)×人日數(shù);總標準人日數(shù)為全家每個人標準人日之和。
②人均食物或營養(yǎng)攝入量除以混合系數(shù)即可得出該人群標準人的食物和營養(yǎng)素攝入量。計算出人群標準人的食物和營養(yǎng)素攝入量后,就能夠在不同年齡、性別和勞動強度的人群之間進行比較。標準人的平均每日某營養(yǎng)素攝入量=平均每人每日某營養(yǎng)素攝入量÷混合系數(shù)。

3、簡述嬰幼兒測量指標——體重、身長、頭圍的意義。

答 案:體重是指身體各部分的重量總和,它主要反映構成體重成分的骨骼、肌肉、內臟、體質和水分等的變化情況。嬰幼兒體重對營養(yǎng)狀況較為敏感,而且嬰幼兒體重測量的誤差小于身長測量誤差,故體重是嬰幼兒營養(yǎng)狀況評價的常用指標。身長作為對應于兒童的坐高和身高測量指標來反映嬰幼兒體格縱向發(fā)育情況,頭圍和胸圍是嬰幼兒體格測量常用的橫向測量指標。通過將嬰幼兒頭圍和胸圍的測量數(shù)據(jù),與年齡參考數(shù)值比較,對于評價嬰幼兒的營養(yǎng)狀況有一定意義。在正常情況下,一個營養(yǎng)狀況良好的嬰幼兒,胸圍趕上頭圍的時間往往提前。而營養(yǎng)不良的嬰幼兒,由于胸部肌肉和脂肪發(fā)育較差,胸圍超過頭圍的時間較遲。若到2歲半時胸圍還比頭圍小,則要考慮營養(yǎng)不良或胸廓、肺發(fā)育不良。

網(wǎng)友評論

0
發(fā)表評論

您的評論需要經(jīng)過審核才能顯示

精彩評論

最新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