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心理咨詢師每日一練《三級》4月4日專為備考2023年三級考生準備,幫助考生通過每日堅持練習,逐步提升考試成績。
單選題
1、記憶是( )。
- A:過去的經驗在頭腦中的反映
- B:對客觀事物直接的反映
- C:對客觀事物間接的反映
- D:對客觀事物概括的反映
答 案:A
2、面質技術的含義是( )。
- A:當面質問求助者
- B:求助者對咨詢師質疑
- C: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
- D:咨詢雙方當面對質
答 案:C
解 析:面質,又稱質疑、對質、對峙、對抗、正視現實等,是指咨詢師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
3、弗洛伊德認為,克服阻抗重要的武器是*()
- A:釋義
- B:面質
- C:解釋
- D:指導
答 案:C
解 析:弗洛伊德認為,克服阻抗重要的武器是[分值:0.5]
4、嬰兒期的年齡范圍一般為()。
- A:0~3歲
- B:0~4歲
- C:0~5歲
- D:0~6歲
答 案:A
解 析:嬰兒期的年齡范圍是0~3歲。這個時期的兒童生理和心理發(fā)展都非常迅速,是人生發(fā)展的第一個非常重要的里程。
5、了解求助者各方面情況的會談是( )會談。
- A:攝入性
- B:治療性
- C:鑒別性
- D:咨詢性
答 案:A
解 析:知識點: 心理診斷技能 /會談法 會談的種類,可分為搜集資料的“攝入性會談”,即通過會談了解病史,了解健康狀況、工作狀況、家庭狀況,等等;“鑒別性會談”,即通過交談和觀察確定使用什么測驗和鑒別措施;“治療性會談法”,即針對心理問題和行為問題所進行的會談,這類會談往往是心理治療的一種,它除了要注意會談法的原則,還要遵循心理治療的原則;最后一類會談是咨詢性會談,這類會談主要涉及健康人的某些問題,如職業(yè)選擇、人員的任用和解雇、家庭關系問題、婚姻戀愛問題、子女教育問題。此外,還有一類是應急性或危機性會談,是指當求助者遇到強奸、想自殺、突然遭遇精神創(chuàng)傷的時候,心理咨詢師用會談法給予幫助的情況。所以,了解求助者各方面情況的會談是攝入性會談。
6、按照馬斯洛的理論,實現自我理想的需要屬于
- A:生理需要
- B:生長性需要
- C:成就需要
- D:自我價值需要
答 案:B
解 析:根據馬斯洛的觀點,人的需要分為五個層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愛和歸宿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在這些需要中,低層次的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又被稱為缺失性需要,高層次需要(愛和歸宿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又被稱為生長需要。因此,自我實現的需要是高層次需要,屬于生長性需要。
7、咨詢師經過初診接待,初步了解和評估求助者的問題后,可以( )。
- A:收集一般資料
- B:進行攝入性會談
- C:形成初步診斷
- D:做出鑒別診斷
答 案:C
解 析:咨詢師經過初診接待,初步了解和評估求助者的問題后,為初步診斷的形成打下基礎。正確的診斷是咨詢有效的前提。
8、行為主義的創(chuàng)始人是()。
- A:馮特和鐵欽納
- B:杜威和安吉爾
- C:華生
- D:維特海默、科勒和考夫卡
答 案:C
多選題
1、需要()
- A:是有機體內部不平衡狀態(tài)
- B:是人對客觀外界事物的態(tài)度的體驗
- C:表現為有機體對內外環(huán)境條件的欲求
- D:是激發(fā)并維持個體活動的內部動力
答 案:AC
解 析:需要是有機體內部的一種不平衡狀態(tài),表現為有機體對內部環(huán)境或外部條件的一種穩(wěn)定的要求,并成為有機體活動的動力與源泉。情緒或情感是指人對客觀外界事物的態(tài)度的體驗,是人腦對客觀外界事物與主體需要之間關系的反映。動機是指激發(fā)個體朝著一定的目標活動,并維持個體活動的一種內在心理活動或內部動力。
2、評估信度的方法主要包括( )。
- A:重測信度
- B:內部一致性信度
- C:復本信度
- D:評分者信度
答 案:ABCD
解 析:四個選項都符合題意。對信度的評估方法沒有通用法則,因為不同的信度反映測驗誤差的不同來源,所以每一種信度系數只能說明信度的不同方面,因而具有不同的意義。
3、強大自然災害后的心理反應可稱為( ?。?/p>
- A:災難癥候群
- B:興奮性行為
- C:破壞性行為
- D: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
答 案:AD
解 析:強大自然災害后的心理反應,有時近似PTSD。這種情況被稱為“災難癥候群”。該癥候群的產生及其特性有三個階段:驚嚇期,“失魂落魄”的樣子。恢復期,“后怕”的表現,受害者才出現焦慮、緊張、失眠、注意力下降等,并反復訴說自己的遭遇??祻推?,心理重新達到平衡。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是指在遭受強烈的或災難性精神創(chuàng)傷事件之后,數月至半年內出現的精神障礙。
4、關于職業(yè)紀律的強制性,理解正確的是()。
- A:在制度上,職業(yè)紀律代表了企業(yè)管理者的意志
- B:在觀念上,不管員工認同與否都要接受
- C:在執(zhí)行上,員工對職業(yè)紀律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
- D:在處理上,違犯職業(yè)紀律的行為需受到相應處罰
答 案:BCD
解 析:職業(yè)紀律是代表企業(yè)、行業(yè)的整體利益和集體意志的行為準則。紀律一旦制定出來,員工不管理解不理解,都要無條件地執(zhí)行。對于違反紀律的行為,要給予相應的處罰。
5、嬰兒動作發(fā)展遵循的原則包括( ?。?。
- A:上下原則
- B:頭尾原則
- C:近遠原則
- D:大小原則
答 案:BCD
解 析: 此題暫無解析
6、心理咨詢師若要對確診為神經癥的求助者進行心理治療,應該()。
- A:分析求助者心理沖突的類型及特點
- B:接受相關培訓并獲得相應的治療資質
- C:必要時尋求相關會診或轉介相關專家
- D:使用神經癥簡易評定法分析問題性質
答 案:BC
解 析:心理咨詢師只有獲得相關資質后才能對確診為神經癥的求助者進行心理治療。由于某些植物神經系統(tǒng)功能紊亂是神經癥的伴發(fā)癥狀,必要時應及時尋求相關醫(yī)學機構的會診或轉診。
7、心理咨詢師應具備的條件包括()
- A:自我修復能力
- B:強烈的助人動機
- C:自我覺察能力
- D:要善于容納他人
答 案:ACD